图画书作家大卫·威斯纳(David Wiesner)认为:“为什么图画书重要?当然,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是书,但最重要的原因就包含在图画书的名称里——图画。在图画书中,插图与文字协同合作,这种方式有别于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绘本是用图像和文本共同叙事,在一种互文关系中,绘本透过图像承载的文化符号逐步建立起读者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结。我们可以看到,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绘本超越了国度、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受到全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
深圳美术馆作为一个城市美术馆,一直关注绘本艺术的发展和当代创作。自2019年起,每逢六一我们就开展“童就未来”项目,策划展览将具有艺术特色和思想深度的绘本画家原作进行展示,并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让更多人的走进绘本艺术世界。
在第一期绘本展中,我们邀请了高晴、周尤两位老师,高晴老师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进行选材,坚持纯手绘为唯一方式,加上自己的工笔画修养,辅以明快的色彩,使我们能从画中感受到静谧、悠然又情趣盎然的生活。周尤老师则以手绘作为基础,辅以电脑软件的适当调整,使得画面更加耐看和精美,将文字故事幻化成奇幻、灵动的图象。第二期我们邀请到了姚红和王书音,两位老师虽属不同年代,但她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用图文互构的形式展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今年,我们主要呈现了刘佩佩和齐思玉两位绘本画家的绘本手稿,他们以图像表达的方式为古老的寓言故事换上新的衣裳,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刘佩佩老师的作品,既有对西方传统寓言的重新演绎,也有对当代作家文本的艺术诠释。她的《伊索寓言》,表现语言非常具有绘画性,人物形象精雕细琢,她用细腻的彩铅精致还原了动物栩栩如生的模样,我们看到了精明的狐狸、神气的乌鸦、傲娇的狮子......在《黑蝴蝶》一书中,水彩润染出的氤氲梦幻与彩铅的细腻雕琢相得益彰,在小蝴蝶和妈妈的对话中了解生命的过程。齐思玉老师的作品选取中国传统戏曲这一切入点。通过“喜神”这一虚构的淘气小男孩的角色带领皮皮这个人类小孩,穿梭在各个传统戏曲故事里,将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以亲临的旁观者的视角展开,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以及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画面张力十足,在运用戏曲妆造固有色的同时,加入装饰色,丰富又和谐,给人眼前一亮的冲击感。
绘本其“本”不仅仅只是文本、故事,视觉也不只是图形创意,更依赖于情感生化后的逻辑。优秀的绘本插画作者,在艺术创作上不单只通过对技法的多样性进行探求,也需图文互构,通过图像传递深刻的含义,使得绘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童就未来”第三期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佩佩和齐思玉两位绘本画家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